是陌凌啊

(菜菜)文手
汉语言的历史小白(在补了呜呜)
更新慢....但不会弃更~
是个稻米~欢迎家人来玩~
爱季汉,爱丞相~还爱李易安!

【儒家】杏坛墨香

“何为仁?”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

“何为仁?”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
“何为仁?”“爱人。”

我曾无数次翻开《论语》,虔诚地向他发问,却每一次都得到不同的答案。

拂过树梢的秋风解答不了我的疑惑。他口中的仁德,究竟是什么。在那样的乱世中,礼乐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我一遍遍翻阅书籍,试图寻找答案。

第一次翻开书页,我看见他坐在木车上,行过砖瓦,穿过城门,推行着自己的大道。

即使乱世之下,民不聊生,君主无度,无人在意他的大志,他也未曾退缩。哪怕与弟子走散,落得一身狼狈,暴雨也冲不垮他的意志。他在最泥泞的路上留下最清晰的脚印。

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”我听见他铮铮有声的宣告,礼乐是仁爱的外化。

兵刃挡不住他的脚步,岁月击不倒他的信念。

第二次翻开书页,我看见他困于陈蔡,憔悴的面容遮不住他眼底的光。君子固穷,我听见他喃喃自语。

一碗薄粥,竟是那样动人。清水汩汩倒入瓦罐,也倒入我的心。有人说,百无一用是书生,可就是这样一群乱世中的儒生,用脚步丈量大道的距离。

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,他们没有怨恨,只是回了家。绝望过后不是放弃,是新生。

那日之后,杏坛下多了一缕墨香,夜夜入梦。

第三次翻开书页,我看见他须发尽白,满面悲怆。空荡荡的坐席昭示着一段故事的落幕。

再没有人会郑重地承诺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”,再没有人会自信满满地告诉他“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”。那个安贫乐道的孩子离他而去;那个果决勇毅的孩子长眠他乡。

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他们用一生践行仁德,君子死而冠不免,以礼约,以文博。如此一生,也算无悔。

秋风乍起,梦醒再无故人相伴。

一次次翻开书页,获得新的答案。仁是爱人,是克己复礼,是推己及人。仁是人与人的关系,是精神的炬火。

我曾听见木车辘辘,行过千年。我曾听见鼓乐齐鸣,赞颂他口中的仁义礼智。

我曾诵读他留下的篇章,感受他笔尖涌动着的脉搏。我曾感动于他的坚定,更思考文明的意义。

两千年后的杏坛下,依旧清香弥漫。墨香和花香缠绕着,不甜腻,而是使人愈加清醒。

无数次的阅读,换来了什么?

对大道的追寻,对礼乐的向往,对仁德的坚守。

思想繁杂的现在,还有几人愿意静下心来,去品读一句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,又有几人能做到“君子喻于义”呢?

再一次翻开书页,我看到寂静的孔府人去楼空,荠草在庭院疯狂生长,桌上的竹简在风中颤抖。

几近绝望地迈过门槛,却看到一卷卷竹简排列整齐,仿佛在低吟着什么。

原来,一直都有人在守护着他们的过往。就算时光流逝,也有人矢志不渝,守护着大道和情怀。

文字是有生命的,它们的故事只有我们听得懂。

合上书卷,深深行礼,两千年后,愿做孔门一书生。

“何为仁?”

“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


文/安陌凌

这次不写三国了

这篇呢,本来应该上半年就写的,但一直不知从何下笔,这次也算给自己一个结果吧

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

但至少我想让大家看见的是乱世中读书人的力量

评论(2)

热度(37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